上海科普大讲坛《大话长江:一个群鱼竞游、江豚嬉戏的未来》

2021-07-31 13:30:00 来源:东方网 选稿:朱晓颖

“长江,中国的亚马逊河,亚洲第一江,416种不同的鱼类曾在其中恣意遨游。 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长江曾是白鱀豚、白鲟、长江鲥鱼、胭脂鱼赖以生存的家园。

与此同时,长江也曾是中国最繁忙的捕鱼场之一。1954年,长江渔业产量达到42.7万吨。到了2012年,产量已经下降到7万吨。

但是,人类的口腹之欲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即使长江的悲歌接连响起。白鱀豚、白鲟永沉江底;长江江豚、中华鲟极度濒危;140种长江鱼类3年未见踪影。慢慢地,现在的孩子开始以为,这条大江从来就是如此贫瘠。

好在,也许一切还不算太晚。2021年1月1日,长江正式实施十年禁渔。10年之后,我们会迎来一个怎样的未来?为了更好地解答这些问题,7月31日,上海科普大讲坛邀请到了两位长期研究长江大保护和鱼类保护的专家——张先锋研究员和徐军研究员。

专家介绍: 

张先锋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博物馆前馆长,中国科学院武汉科学家科普团团长。1983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从事珍稀动物及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学、水族馆科学与技术以及科学传播研究。

在人工饲养人类已知最后一只白暨豚“淇淇”期间。张先锋正好快做爸爸了,他曾与妻子商量,生女儿就叫淇淇,生儿子就叫豚豚。后来有人戏称他是“豚爸爸”。白暨豚宣布功能性灭绝后,江豚成为他最亲密的朋友,为了留住江中那一抹微笑,他辗转讲座奔走呼吁,他将深奥的生物知识变成孩子们能懂的科普书籍,他是一名学者,一位科学家,更是一位环保人。曾获第六届地球奖、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个人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武汉市“环保大使”等称号。

徐军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食物网结构,生态系统功能,气候变化与多重环境压力研究。徐军所在团队与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实验室,法国蒙彼利埃研究中心和马赛实验室组成联合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生物多样性变化指数,将六个生物多样性维度综合考虑在内,从而全面评估了人类活动对全球淡水鱼类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超半数河流中的鱼类生物多样性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