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观察丨新冠疫情非洲蔓延 国际社会担忧为哪般?

2020-04-15 16:26:59 作者:汪段泳 王玲宁 来源:东方网 选稿:沈昊

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布的疫情数据,截至4月13日,非洲已有1.5万余人确诊新冠肺炎,800多人死亡。比起美洲、欧洲的病例数,非洲称不上严重,但是随着疫情的蔓延,非洲大陆也呈现暴发势头。长期经济发展落后,脆弱的医疗卫生系统,使得非洲极有可能成为引爆全球疫情的“火药桶”,而非洲疫情的暴发将在很大程度把全球疫情的防控时间再次拉长。国际社会对此担忧加剧,上个月举行的G20峰会声明特别表达了对非洲的关切,认为应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应对危机。

图片说明:4月6日,中国援助18个非洲国家的抗疫物资运抵加纳。除加纳外,这批物资还将在这里中转运往其他17个国家,以帮助当地抗击新冠疫情。(来源:新华社记者许正摄)

一、国际社会的担忧

非洲疫情形势日趋严峻,一些国家出台了出行禁令、交通管制、学校关闭、隔离方案等一系列措施以控制疫情的扩散。如毛里求斯自3月24日至4月2日施行“完全封闭令”,所有非基础服务型设施都将关闭;肯尼亚从3月27日晚起全国实施宵禁;布基纳法索政府3月26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并对所有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城市“封城”;南非、尼日利亚、卢旺达等多国已开启“封国”模式。

同时,部分国家通过划拨援助专项资金、救助贫困居民等措施刺激经济发展,以保障社会的平稳运行。如乍得政府3月17日宣布了一项150亿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的应急计划;塞内加尔总统3月19日宣布了一个5亿第纳尔的一揽子计划;加纳、埃及、肯尼亚和南非等在内的许多国家都下调了利率,以支持经济发展。津巴布韦总姆南加古瓦总统在全国的讲话中说,“我们所有人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在确保必须采取的有效措施与确保社会和经济继续为共同的集体利益发挥最佳作用的需要之间取得平衡”。这反映了广大非洲国家的共同心声。

但是,非洲国家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国家的卫生体系非常薄弱。早在新冠肺炎疫情还在中国肆虐尚未构成“全球大流行”之前,国际社会就非常担心非洲脆弱的卫生系统能否承受新冠肺炎大流行的考验。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早在2月22日向非盟通报疫情的时候就说,最令人担忧的是卫生系统薄弱的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在埃及出现非洲大陆第一例确诊患者后,英国《卫报》2月15日的一篇报道援引比尔·盖茨对非洲疫情的担忧,认为如果病毒传播到非洲,可能造成1000万人死亡,非洲医疗系统将不堪重负。

二、脆弱的非洲卫生系统

1.人口卫生基础条件极为落后

按世卫组织的区域划分,非洲区(主要指撒哈拉以南地区)拥有人口10.8亿,占全球人口总数的14.3%,但因病致死人数却占全球病例总数的22%。非洲区原本就是世界上传染性疾病造成生命风险最高的地区,艾滋病、结核病、疟疾、肝炎、热带病等是主要的致命杀手。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全球四千万左右的艾滋病感染患者中,非洲区占三分之二。每年的结核病例占全球的四分之一,诊治率却是全球最低。疟疾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已绝迹,但非洲区每年仍出现两亿多病例。至于极易被新冠病毒引发更大风险的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病和癌症等基础性疾病,非洲区成人(30-70岁)患者致死风险概率更是高出全球水平将近2.3个百分点。

疾病特别是流行疫病的高发,直接肇因是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从主要指标看,非洲区医护人员数量仅占全球的3%,医疗卫生的资金投入更低至全球总额的1%。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人数的世界水平为15名,而非洲区仅有2名,有将近一半的撒哈拉以南国家不足1名,最低的乍得等国甚至不足0.5名。平均每万人拥有护理人员人数的世界水平为34名,非洲区为10名左右。每万人占有医院病床数9张左右,也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即便是区内卫生事业最为发达的南非,也是刚过平均线而已。

非洲区有全球最低水平的人均卫生支出,不到世界平均值的七分之一。相应地,用于卫生的国内公共资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仅为1.91%,而世界总体水平为3.28%。稀薄如此的医疗卫生资源连起码的初级疗治都不能满足,遑论重大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实际上,非洲区目标人群的疫苗接种率也是全球最低的,这意味着,非洲区民众对疫病的防御能力极低,特别是对脆弱人群而言尤其如此。

2.基本的卫生体系尚未建立

医疗卫生资源的严重匮乏,并不能简单归咎于非洲国家不尽力,而实在是力有不逮。事实上,非洲区公共卫生支出在政府预算中占比10.02%,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5.5%,但还是明显高于南亚的6.1%和东地中海的7.9%。问题在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过于低下,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均难以调动资源。按世界银行最新数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有24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仅有1,586美元,属于低收入经济体。

因为自身能力实在有限,非洲区国家长期依赖外部援助,特别是撒哈拉以南,一直是世界上接受外来援助力度最大的地区。目前该地区接受的外来官方发展援助(ODA)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高达3%,比世界平均水平的0.2%高出15倍。某些国家的中央政府开支,绝大部分甚至全部都需要依靠外来援助,公共卫生领域更是长期以来都依靠国际支持。在世界各国外部资金占卫生总支出0.23%的总体水平下,非洲区的这一指标却高达9.64%,相当于全球均值的42倍。然而,在疫情全球蔓延的情况下,很多援助国家已经自顾不暇,对非洲施援的能力也颇受限制。

图片说明:4月5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市民在超市选购商品。(来源:新华社记者陈诚摄)

即便付出了巨大努力,非洲国家基本的卫生体系仍然尚未有效建立。很多非洲国家甚至都没有一个完善、及时的传染病报告系统。检测、隔离和接触追踪这些应对措施的核心,在很多非洲国家还没有出现。即便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南非,目前的公共卫生系统对需要医疗救助服务的人数配备也很不足,医院和诊所人满为患,资源有限,护理质量往往不足,大多数医务人员一旦获得资格就倾向于进入私营部门,这使得公共部门人员严重不足,医疗体系被世卫组织列为世界上最昂贵的医疗体系之一,普通大众只能望洋兴叹。

实际上,在极端贫困落后的情况下,普遍民众难以获得关于新型疫病的知识讯息,甚至根本就是无力关心。更可能的情况是,即使了解也无力应对。在不少非洲国家,家中安装基本洗手设施的比例都不到10%。由于不安全的生活基础设施(饮用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所造成的死亡率高达每千人45.8,是全球水平的4倍之多,在此条件下,再去讲任何防护措施几乎就是奢谈。

3、雪上加霜的经济重创进一步恶化疫情防控

应对疫情,需要实力雄厚的经济发展为基础。由于疫情造成的旅行和贸易限制,以及隔离措施,对本已高度脆弱的非洲各国经济更是雪上加霜。不少非洲国家的收入主要依靠出口大宗产品和吸引国际旅游者,此时这些创汇来源几乎将归零。早在非洲刚发现零星感染病例时,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ECA)就预测,仅非洲石油出口国就将损失650亿美元,整个非洲2020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从先前的3.2%降至2%以下。而据麦肯锡公司于4月3日根据模型运算估计,非洲经济增长率很可能下降到0.4%;若不能采取有效隔离措施,甚至可能出现-3.9%的悲惨局面。

针对疫情造成的经济影响,非洲国家也正在努力采取自救措施,但看起来仍然是手段有限且不易达成共识。赞比亚经济协会指出,如果非洲联盟不集体同意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不支付债务利息,非洲经济就有崩溃的危险。协会主席卢宾达·哈巴佐卡说,随着新冠病毒爆发后经济活动的萎缩,非洲国家越来越难以获得收入。他说,“非洲不像经合组织国家,没有储备货币,因此无法在不引发通胀的情况下印制救助资金。”看起来,应对此次疫情,非洲仍然需要强力的国际合作。

三、非洲将何去何从?

非洲部分国家具备一定的疫情防控能力,而对于大部分非洲国家来说更多的是面对现实的无奈和无能为力。G20峰会之前,包括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经济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共二十人,写信给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呼吁向较贫穷国家提供数万亿美元,以支持陷入困境的医疗体系和经济,否则将面临因移民和健康危机而对较富裕国家反弹的灾难。所以,加强国际组织合作和争取国际组织的援助,是当前非洲必须面对的选择,也是国际社会责无旁贷的职责。

首先,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上继续加强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紧密合作。世卫组织这次在科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维护国际公共卫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作为中立性的技术权威,其规则应成为各国遵守的行为规范。非洲国家需要继续尊重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核心地位、坚定支持其发挥专业优势和重要主导协调作用,并在疫情通报、病情评估等方面配合世卫组织的工作。

其次,争取来自国际组织的援助计划以保障经济体系的稳定。G20峰会的声明认为加强非洲的健康保护对全球健康的复原力至关重要,这也说明了国际社会在助力非洲抗击疫情上所取得的共识。世界银行已提供了高达120亿美元的初步一揽子援助,以帮助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疫情对健康和经济的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3月4日表示,本组织有高达100亿美元的资金可供低收入国家零利率利用,并优先考虑非洲国家。所以,非洲国家要与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危机管理小组等国际组织加强多边协调与合作,这些机构在公共卫生重大突发事件防控、有效利用国际资源、提供技术援助、引导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支持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同时,非盟国家内部的国际合作也至关重要。非洲各国财政部长日前举行专题会议,呼吁各国协调一致应对消极影响,并建议非洲立即采取总额达1000亿美元的紧急经济刺激措施。非盟54个成员签署的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议将于2020年7月正式运转。该自贸区有望形成一个覆盖12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合计2.5万亿美元的大市场,非洲国家可利用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减轻疫情影响,降低外部依赖,在药品和食品方面加强内部供给能力。

图片说明:3月18日,在马里首都巴马科,当地专家在中国驻马里大使馆参加视频会议。(来源:新华社发中国驻马里大使馆供图)

第三,深化和中国的合作。非洲的大部分国家都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近年来,中国和非洲的合作机制日益加深。在中国抗击疫情的艰难时期,很多非洲国家尽其所能给予中国支持和声援。而在疫情向非洲国家蔓延之时,中国也伸出了援助之手。3月中旬,中国同非洲国家首次就疫情防控举行专家视频会议,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利比里亚等24个非洲国家、非洲疾控中心以及世界卫生组织驻部分国家代表近300名官员和专家参会。中国援非医疗队一直坚守岗位协助当地机构展开防疫行动。中国企业也向非洲多国捐赠口罩、防护服、防护面罩和检测试剂。在物资援助、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以及动员国内全社会力量、同国际组织开展三方合作上,中国都走在了国际援非抗疫的前列,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在G20峰会上发出的重要倡议——“要携手帮助公共卫生体系薄弱的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能力”。在中阿命运共同体和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理念之下,非洲可以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等多边或区域性国际机制,积极推动疫情防控与中国的合作,共同战胜疫情。

(作者汪段泳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利益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玲宁为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东方智库原创稿件受法律保护,转载请联系电话即微信号19916759390。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东方网立场。

}